近期,在臨儲玉米拍賣量價齊跌,疊加供給相對充足的背景下,玉米價格重心下移。雖然,美國惡劣天氣引發美玉米減產預期,但受制于國內需求端疲軟,玉米1909合約期價仍有下跌空間。
2019年臨儲玉米拍賣常態化
截至6月13日,第四輪臨儲玉米拍賣結束,投放397.83萬噸,成交254.17萬噸,最高成交1850元/噸,最低成交1600元/噸,成交均價1677.72元/噸,成交率63.89%,累計成交1218.59萬噸,累計成交率為76.3%。可以看出,2019年臨儲玉米拍賣趨于常態化,每周拍賣400萬噸,投放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除了第一輪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和均價偏高外,隨著拍賣次數的增加,成交率和溢價水平雙雙回落,同時政策糧陸續流入市場,糧源相對充足,下游企業采購報價趨于理性,對高價玉米接收度逐步下降,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基本穩定,部分地區小幅下跌。當前,企業玉米庫存仍可以滿足日常用量,預計后市玉米價格將平穩運行。
豬瘟疫情加重抑制飼料需求
近期非洲豬瘟疫情全面防疫困難,部分地區仍有新疫情發生。其中,江蘇、四川等地疫情有加重跡象,全國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再創新低。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5月生豬存欄信息顯示,5月生豬存欄環比減少2.92%,同比去年同期減少25.38%;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少1.43%,同比去年同期減少26.21%;仔豬環比減少供應量2.02%,同比去年同期減少33.23%。全國各地生豬存欄量呈現下降態勢,疫情改善仍需時間。隨著氣溫回暖和生豬壓欄量增加,疫情暴發概率將提升。豬瘟疫情下,飼料需求持續低迷,短期難以改善。6月,水產養殖旺季到來,加之禽類補欄增加,彌補了部分豬飼料下降的缺口,但替代效果有限,依舊難以彌補豬飼料中玉米用量的減少。另外,前期產能淘汰導致能繁母豬存欄量維持低位,加上豬瘟防疫成本偏高,降低了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玉米需求前景不容樂觀。
玉米播種環境多災多難
今年1月初,草地貪夜蛾首次在我國出現,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糧食作物,具有適應能力強、遷飛速度快、破壞性強、防控難度大等特點。在過去幾個月里,草地貪夜蛾蟲害已迅速在糧食主要產區蔓延擴散。迄今為止,已有19個省(區)遭受破壞,受災的糧食面積飆升至9萬公頃。美國農業部在6月供需報告中預計2018/2019年度中國玉米產量2.573億噸,較去年減少0.7%左右。目前,華南地區蟲害情況仍有加重跡象,加上草地貪夜蛾在生命周期中可飛行2000公里之外,專家分析預測,草地貪夜蛾6—8月將從華南玉米帶向西北及華北玉米產區蔓延,極有可能會形成局部蟲害,預計將對經過的玉米帶造成50%的損失。
同時,美國也面臨多雨天氣帶來的問題,美玉米播種進度遠低于預期。據美國農業部周度作物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16日當周,美國玉米種植率為92%,一周前為83%,去年同期及五年均值已完成播種。由于美國中西部的多雨天氣持續阻礙或推遲玉米播種進度,美國農業部在6月供需報告中罕見下調了美國玉米產量的預測值,2019/2020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36.8億蒲式耳,同比減少23.7%;播種面積下調300萬英畝,至890萬英畝;平均單產下調10蒲式耳,至166蒲式耳,該數據為2013/2014年度以來最低。不過,農戶們認為未來玉米產量仍有下降空間,因為晚播的玉米可能面臨夏季炎熱和秋季霜凍的危害,且部分農戶錯過播種窗口期只能改種大豆。
綜上所述,國內蟲害和美國降雨預計將對玉米產量造成負面影響。水產養殖和禽類補欄可能替代部分豬料消費,提振玉米需求,但美國天氣一旦好轉,春播工作有望順利完成,疊加南美玉米產區上調產量,豐產預期不變,而需求端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供增需減的背景下,玉米期貨價格仍有下跌空間。
(作者單位:前海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