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迎來20周年。20年,產銷會引領行業高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20年,中國磷復肥產業也站在了新的起點,在高速發展之后,怎么實現產業綠色質量高發展?現階段國家大力倡導化肥農藥零增長,在化肥減施的情況下怎樣實現升級轉型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在這樣一個發展節點上,“第二十屆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產銷會”為行業發展釋放出了什么信號?讓我們一同走進產銷會,經過一系列的變化,來感受、把脈行業發展趨勢。
眼 /前 / 一 / 亮
功能性肥料成主推產品
在各個展位,各類功能性肥料隨處可見,“土壤調理,刻不容緩!”“鋅型功能肥領導者”“做世界一流的功能性螯合肥供應商”“種地養地,防病抗病”等字樣,也不時突顯功能性肥料已成企業重點產品。
在安徽司爾特肥業展位,記者看到多年做大化肥測土配方施肥的司爾特肥業也推出了新品“新施代”微生物菌劑和土壤調理劑產品。負責山東市場的王代明簡介說,這些改良、調土壤酸堿平衡的功能性產品將逐步成為企業重點產品。
在天脊展位,印有熊貓圖案包裝的新型復合肥樣品格外搶眼。工作人員簡介說,這些都是對標國際一流產品,新研究開發加了生物菌的復合肥,還推出了中微量元素肥料,具有調酸控堿功能。
“紅四方新推出的耐旱復合肥料是經過特殊工藝將節水材料添加到復合肥料中加工制作而成的新型功能性肥料,除了提供作物所需營養外,還具有耐旱、保水、保肥的效果,同時又能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已得到國家專利,經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說。
在展會,山東倍豐鹽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土壤板結,三步搞定”格外引人關注。據了解,之前是該公司推出了多微氨基酸生態肥,利用先進的生物復合技術,在氮磷鉀基礎上添加了適量的微量元素、氨基酸、PASP,并提出,經過一降(降解鹽分)、二調(調和土壤環境)、三補(補充作物營養),達到活化土壤,改善根系環境,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
湖北鄂中生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代中旭簡介說,今年推廣的鄂中仟金方、生物高分子、神捕羧基增效復合肥三大精品,都是公司升級轉型的重點產品,仟金方重點是種地養地,防病抗病;神捕羥基增效復合肥重點是改變團粒結構;生物高分子重點是提升保水保旱的抗逆性。這些功能性肥料,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可杜絕一般的價格戰。今年銷售了8萬噸,明年可突破15萬噸。
理 /性 / 回 / 歸
有機無機相組合
眾所周知,在肥料行業,有機無機相組合不是新技術,在今年展會,記者時不時都能看到有機無機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產品和字樣,這是多年未看到的情景,讓人感到很親切,有種回歸理性的覺得。曾記得,多少年前,業內一些肥料專家一直在呼吁有機無機相組合,時隔多年,這一呼聲終于成了肥料企業的自覺行動,并引入了生物菌技術,可喜可賀!
陳勇表示,現階段肥料企業重視生物有機肥的開發、推廣應用是好事,有機肥在經濟作物上的作用很明顯對保護生態環境也會有效果。務必說,現階段技術進步了,有機+無機+生物菌技術現已成熟,無需擔心生物菌加到無機鹽中就會死掉,過去企業委托加工了一些生物菌肥,接下來紅四方也準備自己研究開發、生產這方面的肥料。
武漢合緣綠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海勇說,有機+無機+生物菌可突出肥料的改良、活化、疏松土壤的功能性。近些年來,果菜茶有機肥部分取代化肥行動,效果明顯,農堅持一流管理,生產一流產品有了提升,同時也改善了土壤環境。現階段,有機肥相對還比較弱小,把養地作為種地的前提,讓農民真正認識到這一問題,需求會拉動有機肥產業的高速發展。
新 / 的 / 共 / 識
從通用型向專用型轉變
近些年來,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深入推廣以及國家倡導的減肥增效和化肥零增長行動的帶動,肥料產品逐步由通用型向專用型方向發展,現階段,就連有機肥企業也逐步走上了專用肥發展之路。
正如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易宣剛分析的那樣,未來肥料主要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具有特殊用途的專用肥料。二是以液體肥和全水溶肥為代表的應用于農業設施的特殊功能性肥料。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查日輝簡介說,針對不同作物給出全程營養解決方法,將是六國化工接下來在產品上的重點方向。六國化工針對不同作物還研究開發出土豆、蘋果、柑橘等十幾個品類的作物專用肥。據簡介,新洋豐將用3-5年,在專用有機肥領域成為行業龍頭,引領有機肥向專用化方向發展。有機肥將成為載體和主體而非配角;組合主要作物底肥需求和地區土壤狀態,針對性和差別化實現有機無機相組合。而其今年組建的新洋豐力賽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首次亮相產銷會,展板上就打出了“打造中國新型專用肥料領導品牌”字樣,格外醒目,也突顯出了他們的產品和品牌定位。
質 / 的 / 變 / 化
以需求帶動行業創新發展
經過展會上的新亮點和新變化,深感肥料行業在升級轉型中逐步找本身的發展方向,產品創新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減肥增效、綠色質量高發展已逐步產生行業共識,企業也在農業產業鏈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本屆產銷會以“綠色與發展 創新與求變”為主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引導行業推行綠色生產工藝,無疑切中行業發展脈搏。
變化
一、
炒概念的少了
“現階段真正落在了實處,做概念的越來越少。”當談到參與今年產銷會有何感受時,這是《中國農資》記者聽到zui多的聲音,企業產品創新正在趨于理性。相關人士也表示,功能性肥料、專用肥料,講究的是肥料要有針對性,研究開發肥料就要沉下心來去研究作物生長規律、土壤、環境等問題,靠炒概念是做不到的。
變化
二、
從農需導向研究開發產品
“我國新型肥料發展迅速,預期未來5年將保持10%以上的復合增長。但企業產品創新只是喜愛做加法,不愿做減法,低水平創新和同質化普遍現象。而近些年來,新洋豐對標國際一流,研究土壤、作物,經過定量化研究開發新產品,引導農民施肥和科學種植,讓農民逐步接受先進的技術,去改變農民的種植習慣。”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雁峰分析說。四川美豐農資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子輝簡介道,我們在原有產品基礎上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核心競爭力,美豐今年新研究開發的一款產品加入了鎂、硫、鋅等中微量元素,以滿足作物需求。
創新是公司發展的根本動力,從農需導向研究開發產品,并引導農民科學種田,可見企業產品創新的出發點和觀念發生了變化。四川大學教授王辛龍認為,未來肥料發展方向是綠色發展,產品生產將是農需導向定植模式。開發肥料新產品,要滿足現代農業對機械化施肥和水肥一體化要求,還要拓展肥料功能,大幅提升肥料利用率。
變化
三、
農民認識到養地的重要性
近些年來,新型職業農民浮現,其知識面不同,年齡大的農民也跟著年輕的農民跑,種地養地習慣在逐步養成。徐海勇感慨地說:“改良土壤有累計回報的功能,現階段農民看到了這一點,養地的需求在增長。”
在鄂中展位,記者采訪了浙江長興縣水口鄉種植大戶戴炳其,種植蘆筍16年,今年用了鄂中仟金方后豐產豐收,被推選為“2019中國種植達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種植大戶郭有前種植枸杞20多年,今年有8畝枸杞用了鄂中仟金方肥料后,土壤板結緩和,枸杞大小均勻,增產15%左右,同時,抗病性提升,用藥量降低30%,他深有感觸地說:“種地養地至關重要,地養好了,作物才能長得好。”
產銷會如同行業的一個風向標,透過這一盛會可以看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肥料產業已在行動,并已落地生根。雖然現階段市場上還存在功能性肥料、生物有機肥、菌肥等產品質量參次不齊的問題,但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普遍認為,農業這個行業發展有潛力,肥料產業經過結構調整后將大有可為,其未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