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巴斯夫、陶氏、朗盛、埃克森美孚這些全球化工巨頭來講,中國市場似乎永遠有無界的想象空間。
近年來,國際化工巨頭為應對產品高端化的趨勢,并購整合浪潮熱火朝天,協同效應、規模優勢、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而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持續加深、營商環境持續調優、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國際化工巨頭巴斯夫、陶氏、朗盛、埃克森美孚等紛紛來華獨資建廠,競爭壓力猛然上升。
2019年6月21日,陶氏公司為其新的附加值高有機硅樹脂廠家舉行了奠基儀式。新廠家位于陶氏在張家港的有機硅一體化生產基地內,將大幅提升陶氏附加值高有機硅樹脂的全球產能,滿足全球有關行業和新興市場對特種有機硅產品不斷升高的需求,助力陶氏公司為本地客戶的發展壯大提供支持。新廠家預期于2021年建成投入生產,其生產的特種有機硅材料將為關鍵應用市場的增長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陶氏大中華區總裁林育麟表示,“投資建設這座新廠家的決策是陶氏踐行對中國客戶與合作伙伴所做出承諾的具體行動,這也再次證明了陶氏對中國及亞太市場的堅定信心。”
7月10日,我國生態環境部關于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項目填海造地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擬進行審查公示發布。這一深受關注的百億美元外商獨資石化項目有了新的進展。據悉,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項目總投資約100億美元,建設地點位于惠州大亞灣石化區,采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技術及先進、環保、成熟的專有工藝,生產高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高端聚烯烴產品。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伍德倫表示,“埃克森美孚公司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我們對合作項目的成功抱信心十足,愿以全球一流技術助力中國制造,開展常年合作。”
11月23日,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動工了。這意味著巴斯夫154年歷史上zui大的單筆投資開啟了“漫長的旅程”。
這是中德兩國總理共同見證簽署的重要成果,是我國重化工行業首個外商獨資項目,亦是巴斯夫集團到目前為止zui大規模的對外投資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兼董事長柯迪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任何一個希望成為石化領域領先者的企業來講,中國市場是務必參與的市場。從我們的實際行動由此可見,我們對中國的布局是常年的。”
11月28日,德國化工企業朗盛在上海宣布將支持中國高質量發展。朗盛方面同時公布,公司已于今年9月與上海化學工業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為建設該綜合生產基地預留20公頃土地。另外,朗盛還計劃在上海建立亞太區應用開發中心。
在談到朗盛在中國的增長計劃新動向時,朗盛亞太區總裁錢明誠強調,對中國未來的增長充滿信心。他表示,中國的化工市場是亞太地區的重要支柱,也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市場,到2030年,預期將會占全球所有化學品銷售額的近50%。“我們的投資將幫助我們滿足這里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錢明誠說道。
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為何這些全球化工巨頭依舊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日前,巴斯夫亞太區涂料業務部高級副總裁趙錚宇在接受《中外涂料網》采訪時曾表示,“中國是全球zui大的化學品生產地和市場需求,全全球40%的化工產品都在中國生產,這對化工來講是非常大的市場,這個市場不單是本地的消費,而且會影響到整個全球和亞太區的化工結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時機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除了市場規模和潛力很大,中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讓市場更開放、更透明的政策也成為這些國際化工巨頭加快布局中國的“催化劑”。
近年,中國政府一直專注于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持續招攬高質量的外商投資,《中外涂料網》看到,在2018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上通過了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環保優先,并支持民營和外資企業獨資或控股投資,加快產業升級。國家擬通過開放競爭來倒逼中國化工行業以及制造業的發展。
而今年6月30日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在保持鼓勵外商投資政策持續性、穩定性基礎上,持續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加快外資在現代農業、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現代服務業等行業投資,加快外資調優地區布局,更好地發揮外資在我國行業發展、技術進步、結構調優中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所有人預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占全球化工市場份額的40%,在未來還將持續增長。雖然近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是增長還是主旋律,這些化工巨頭均表示看好中國寬廣的市場潛力。
基于以上原因,國際化工巨頭紛紛在華加大投資,持續擴大在華的產能和規模。
可以預見的是,國際化工巨頭加大中國市場,不過是個開始。中國政府密集出臺的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營商環境的舉措,無疑將招攬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
毋庸置疑,在未來,開放且擁有巨大潛力的中國市場還將迎來多個諸如巴斯夫之類的國際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