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來看,電力市場化無礙新能源發展,短期新能源不用參與市場化,中期隨著行業成本下降,光伏較傳統電力成本優勢將逐步體現,市場化模式更利于光伏替代。從短期來看,經過3季度的項目準備期,4季度國內競價項目將進入開工施工周期,支撐2019Q4-2020Q1產業發展。2020年需求存在超預期空間:Q3以來組件價格下跌幅度超過10%,提振2020年海外需求增速。國內電力市場化改革或導致2020年平價項目搶裝上量。
最近國內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高達上千億的新聞,成為能源界zui為關注的重點,怎么破解千億缺口困局,很多專家都提出了各自見解。無非就是完善補貼機制、全面啟動“入庫式”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手段。而這些手段在小編看來無非是治標不治本,目標還是千方百計地喝財政的血,到頭來造成補貼缺口會更大。
過去幾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水漲船高”,相應的補貼資金缺口也如滾雪球般持續增長。按照權威機構統計,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超過1400億元,而風電和光伏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要想解決如此大的財政壓力,必當采取霹靂手段。
國家加強對風電和光伏的補貼,目標是為了推進可再生能源的良性迅速發展,而利益集團則把國家補貼視為分割zui大利益的蛋糕。所以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上,國家和企業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很明顯政府的期望是好的,但是企業一個個則是嗜血的餓狼。
在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的鼓勵下,各路投資商高歌猛進,一個個風電和光伏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在政策粗放的時代,投資商經過項目獲得了巨額財政補貼,而設備商也賺得是盆滿缽滿。不過可笑的是,在獲得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各地卻出現了棄風、棄光現象。
有目共睹,資本是嗜血的,它們不在乎建好的風電場和光伏電廠能否順利運轉,投資商zui大的目標就是盡快把國家的錢圈如荷包中,而設備商則希望盡快的賣掉設備。所以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一邊是持續加強的財政補貼貼壓力,另一邊卻是無數的風電、光伏項目在上馬,導致可再生能源補貼陷入惡性循環,缺口愈來愈大。
無數風電和光伏項目上馬的背后,是一個個參次不齊的企業,很多公司并不具有資金和技術實力卻加強風電和光伏項目,目標還是為了騙取國家的補貼資金。當國家將補貼政策收緊,于是很多公司不是倒閉便是破產,留下一個個爛攤子工程等候別人洗地。
如今風電和光伏的建設成本已經大幅減少,在沒有燃料成本壓力下的風電和光伏,電價是能做到與煤電價格持平的。所以國家必須加強力度推動風電和光伏平價上網,保證電網全額消化風電和光伏電量,構建綠證體系,激活社會對消費綠色電力的潛力。堅決杜絕財政補貼,淪為利益集團的蛋糕。
可再生能源補貼推進了風電和光伏的發展,也造就了產業的亂局,是時候中止這場豪門盛宴了。國家必須一步步取消對風電和光伏的財政補貼,實行風電和光伏的市場準入制度,淘汰那些只為攫取國家財政部補貼的垃圾企業,讓真正有實力的公司成為風電和光伏的主力軍。所以,破解可再生能源千億缺口之困的zui好辦法,就是取消財政補貼。
以上是最新光伏價格資訊,更多光伏價格信息查詢,或想隨時把握最新光伏價格走勢,光伏產業動態,請持續關注天賜網行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