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過,告別“炎熱”的夏季,我們迎來收獲的秋季。之前蕭瑟的糧油大家庭在近期開始咸魚翻身,油在這幾天直接起飛了,坐著火箭往上竄,米面也要進入消費旺季,行情有些反彈的苗頭。這米面糧油里邊,也就糧仍在沉寂,產品的好轉將帶著麥稻升溫,大豆請忽略,那之前一直亮眼的玉米怎么也該應應景,表示一下了吧。可是放眼玉米市場,一個加粗的“落”頂在頭上,工廠落、貿易商落,成交量落,也就南方港口漲一漲。去年這時借著天時,玉米開始漲價,本年度怎么就這么困難?將來玉米行情走勢會如何?需求低迷一直成為制約玉米復蘇的主要難關,后期的行情或將繼續在低位徘徊。
采購熱情消退,工廠默默劃水。7月下旬發力的華北企業,在本周開始連續落價,多家工廠一日雙落,累積下滑最多的一家,降了近50元/噸。究究其原因還是老毛病,火車站超負荷、門前車龍、港口靠船,除了空運,能到貨的運輸方式都用上了,到貨量激增,工廠玉米收購價格不落才是有問題。而其他產區的用糧企業庫存充沛,等候新糧上市,加工效益也不好,抬高成本價格行情也于事無補,反而會給加工效益添堵,紛紛沉寂下來默默劃水。市場需求這么差,資金的壓力使得終端沒有做大庫存的意向,對現階段的行情無法提供有效的反彈支撐,倒是對后期集中上市的19年玉米是個好消息。最起碼,市場的需求不是被一刀砍到了0,還是有一定的需求,終端不提前拿貨,就說明還會有需求。
底價參拍都賠,實力勸退參拍。拍賣拍了12輪,投放4800萬噸才成交不足2000萬噸。按理說,這么低的成交量對行情應當是利好的,奈何需求太差,供應端之間的競爭壓力反而比去年還要大,壓迫著價格行情難抬頭。特別是7月以來,有限的利潤被瘋漲的運費搶走,偏遠地區連外發都成了難題,更別提能否盈利了,而恰好本年度投放的標地多以偏遠地區的庫點為主,成交越來越差也可理解,底價參拍都不保險,供應端賣壓頗大。這么弱的行情,實力勸退供應主體,參拍積極性下降也正常。
官方預期豐收,市場糧源不缺。由于前期降水分布不均,旱澇墑情都有,一些關于減產的聲音在7月中旬開始就持續發酵,炒作減產蓄力。但打臉來得太快就像大臺風,官方最新的發布的供需平衡表顯示,預期19年玉米產量2.554億噸,僅比去年少了193萬噸,在種植面積降低1.4%的環境下,單產增長了0.7%,算是官方給豐收站臺,給了炒作天氣勢力一個明確的信號,此路不通。市場缺口1700余萬噸在18年玉米售糧節奏延后,拍賣不見停拍的大環境之下,不會對行情有什么支撐作用的。
行情打擊信心,市場露出真面。低迷的需求、充足的供應以及毫無波瀾的消息面,玉米市場真是一點行情都沒有。情緒的推動吊著市場抱有一絲幻想,情懷都有被耗盡的一天,更何況情緒的看漲背后,消耗的是看漲勢力的荷包。賠一天賠兩天還能堅持,賠兩個月仍堅持的那真是家里有礦。看漲勢力的信心被行情無情擊毀,沒有情緒推動的市場露出其真面目,就是沒需求,供應端怎么炒都沒用。或許在終端的視角中,他們就是囊中羞澀的看客,供應端就是竭盡努力的耍猴人,玉米就是那只猴吧。猴子跟頭翻的再溜,也激發不了看客掏錢的欲望,因為他們沒錢。
總的來講,需求低迷這一癥結一直困擾著整個玉米市場,炒漲后市又懵逼了供應端的判斷,致使18年玉米加拍賣陳糧仍有可觀的數量結余。想透支后期行情但奈何荷包有限,又有天氣作對,炒作減產當前來看是無處下手,那么19年玉米上市前夕,就真的是沒有行情,在現階段價位來回小幅調整徘徊了。